超級電容器功率和能量的原理分析
在過去的30年里,由于使用現有電解質的單體電勢和活性炭純度的雙重限制,對稱電化學電容器(EC)比能量的發展日新月異。有機電解質的電位從2.3V升至2.7V,說明單體能量與電壓密切相關。如果不是可用材料的變化,超級電容器不會出現平均每年20mV的電勢增量以及電勢的革命性變化。若使用高品質的活性炭,預計單體電池電位可提高到2.85V或3.0V甚至高達3.2V
例如,超級電容器進行商業化,性能持續增加,單體電壓在1999年提升至2.5V,到2006年提升至2.7V,另一方面,功率的革新越發引人矚目,預計將隨著材料、制造工藝和單位電勢等方面的改進而進步,目前超級電容器比功率達到了20kw/kg
人們對電化學電容器在汽車動力系統中應用的興趣日益濃厚,因為它具備高功率循環能力、高效率、大溫度范圍內性能穩定以及理想的能量吞吐能力。電池和超級電容器的循環能力以每個周期放電深度函數的形式對比。為了滿足10年的壽命標準,電池電動汽車的儲能設備必須1500次深度放電至90%。對于一個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(PHEV)。在SOC為70%的情況下循環次數需增至4000次,對于強混合動力電動汽車主要靠10%或更低的循環深度,循環次數增至數十萬次。相比之下,一個微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相反需要一個能夠大于600000次的淺循環動力電池,SOC在2%左右
相關資訊
最新產品
同類文章排行
- 什么是超級電容器的跌落實驗?
- 對于現代電子設備來說,是選擇電池還是超級電容器?
- 超級電容器的平均使用壽命結論
- 超級電容器作為儲能元器件的相關概念
- 混合型超級電容器(鋰離子)的儲能特性講解
- 超級電容器在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的具體作用
- 超級電容器在交通工具中的應用案例
- 超級電容器功率和能量的原理分析
- 超級電容器與電池組合應用原理
- 超級電容器單體模型的結構解析